春风浩荡,吹拂八百里蒙山无限青绿:
阳光明媚,照耀长长沂河现云影波光。
惊叹于沂蒙春潮的涌动之美,当代著名画家吴兴沛先生年年都适时开动笔墨,画个痛快。在他常用的柔韧的皮纸上,活现沂蒙春天的审美境象,广为人们喜爱,尤其令沂蒙群众眼熟能详。
吴兴沛先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特邀画师、一级美术师、鲁蒙书画院副院长、临沂市美术家协会顾问,早年先后师从名家王小古、张彦青两位先生,打下坚实的从艺基础,迄今笔耕不辍,具有厚实的审美积淀。作为一位在沂蒙地区生活并长期创作的老文化工作者,吴兴沛先生自然而然对沂蒙产生深厚的感情,以真情实感入画,采用其长期历练形成的自我笔墨程式和水墨技法体系用心描绘身边的沂蒙山水风景,开掘其中独特的美感,形象地外化内蕴于其中的精神文化内涵。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受沂蒙精神感召,吴兴沛先生把其专攻的沂蒙山水,与沂蒙文化、沂蒙精神联系起来,予以融通,使其画作文本既含有灿然生动的审美意象,又因红色精神的浸染而颇具人文底蕴,饱含着激昂的文人本我的情感思绪和浓郁的沂蒙地域文化气息。
“笔非生活不灵,墨非蒙养不灵。”对石涛这一论画名句,吴兴沛先生有着深刻的领会,并形成自己“生活是基础、自然是吾师”的从艺十字箴言,半个世纪以来一以贯之。可以说,长年深入生活采风的他,踏遍沂蒙的山山水水,屡屡早起,观沂河日出;黄昏时候,看夕霞满天;晚上,望山间明月。这些景观,经他熟睹,写生在图稿,储备为自己的心象,进而创作之际便能够以其娴熟的笔墨符号将之信手拈来,转化成画面上有机组合的一系列精彩的美学境象。而这种境象,显示出他对沂蒙造化之美的独到发现和鲜明的审美个性,分明打上了画家本人的艺术烙印。他对沂蒙山崮独特地理风貌和肌理、结构的创造性表现,就是一个例证。
吴兴沛先生兴趣广泛,曾从事基础素描、水粉、油画、摄影,后转至国画山水、花鸟、人物及篆刻,涉猎诗词。如此转益于多个画种,且文化修养较深,使他独创出自己的一套笔墨皴法,写意不拘形体,随物赋形,精心提炼,契合沂蒙地域的物态。表现在画面,则点、线、面自由交织,水、墨、色谐然一体,造境简括,主次分明,大气雄深,别有浑厚华滋之气。
提及画蒙山,吴兴沛先生说:“虽然全国我跑了不少名川大川,但是我主要是为了综合它山水画到底有什么特点。相对来说呢,咱这个蒙山我从七十年代就跟它接触比较多,那时候呢,我经常带着一群学生去写生,重点是画速写。蒙山呢,一开始感觉一般化,实际上慢慢地我发现咱这个蒙山确实不亚于黄山、华山这些名山。深入到它的内部去,越来越发现呢,咱这个蒙山确实还就是怪好。首先,我感觉它第一个特点呢,它的峰比较多,从底下的山涧一到最高峰,它确实比较雄伟,它的结构也特别好。”
“山有四时之色,风雨晦明,变更不一……春色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洗,冬山惨淡而如睡,此四时之气象也。”(清·唐岱《绘事发微》)吴兴沛先生画写他最熟悉的家乡,画其所爱的蒙山沂水,倾其心力,一览沂蒙四时景象,力求写意气象,在艺术上厚积薄发,不断进取,坚信他必有更多的山水佳作问世!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登资讯均来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平台内容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