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8日,“激扬文字——查律书毛泽东诗词书法展”于北京越竹斋前门店(北京前门大街内72号)开展。展览由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和越竹斋联合主办,展出作品系北师大书法系查律老师所书28件毛泽东诗词作品,所用皆为越竹斋特制竹纸。
本次展览作品,包含了脍炙人口的《忆秦娥•娄山关》《沁园春•雪》《水调歌头•游泳》等名作。查律老师致力于篆隶楷行草五体的贯通,以增进各体的表现力。书作是在充分理解诗词情感内涵基础上的再创造,力求笔墨与文意相谐相生,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诠释。本展以行草为主要表现形式,用细腻精微的笔触,即时性的书写,表现了毛泽东诗词独特的审美意境。
“越竹斋”的竹纸采用富阳嫩竹为原料,坚守手工古法,严选配料,经年漂晒,所制竹纸经北京林业大学专业鉴定,有千年之寿。此次展品的创作用纸有白元书、南宫金版、富春雅纸等多种,查律老师的书写是对竹纸纸性的开拓性探索,此次展品表现出极为细腻的笔触形态和情感效果,呈现出竹纸独特的审美意趣和氛围。
创作随感
查律
“激扬文字”见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时年32岁(1925)。
这里的“文字”是指文章。文章是思想的表达。
“诗言志”,诗词是“文”的独特形式。
“书为心画”,书写是在书写有具体文意文字基础上的笔墨意蕴表达。
我们见到的毛泽东较早的诗词是1921年的《虞美人•枕上》,至今也是百年了。文字随着作者的人生历程产生并留存,是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环境、特定思绪的反映与写照。
对于后人来说,可以通过文献与文句来理解和把握文意,但是当下的人具有自身的认识与文化背景,在认识与理解文意时并不能完全还原其时的情感状态与心境。我们在阅读前人诗文时往往更在「人同此情」处,亦即在于能够引起共鸣之处。不过不同人对于前代诗文共鸣的层面、强度与深度是不同的。当后人通过诗文去触摸前人时会有怦然心动之感,那是内心世界瞬间被触动了。对于书写来说,就是要把这种触动转化成动能,使之形于笔下。
书写是自我的书写,这是书法艺术极为独特之处。其他艺术有通过协作完成作品的状况,但是书法是只能由个人完成的艺术。真正的创作,无法修改、一气呵成,是个体生命瞬间的直现。生命瞬间的色彩不是偶然的,心性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修炼而成的,形成了内心世界的基调与基本结构,由此,瞬间触动中的闪亮,才能独一无二。其深层构成他人无法重复,而当下的表现情态自己也无法再现。无论稳定性的深层还是即时性的外绽,都需要明确的笔墨形态。
对于前人的琢磨和深入使我们能够获得书法表现的内在规定性,即呈现地道书法艺术形态的原理。同时,我们通过亲近前人作品,在与其厮磨中磨练和培育自己的心性,在日复一日的笔墨过程中建立起自我内心世界与笔墨形态的无间对应,于是个人风格渐渐地显露了出来。成功的创作是独有的笔墨形态对当下心境的自由呈现。在这个过程中技法的难度与复杂性、线条的质量与丰富度都是心境之深度、广度与微妙程度的写照与探测。
毛泽东的诗词有不少手书书迹传世,有的诗词作品他自己曾多次书写。我们从其早晚的书写形态中可以看到个人书风随人生境界的变化;同样,同一篇诗词作品的多次书写也反映了不同时期心境的差异。众多书家也在书写其诗词的形态中展现对诗词的视觉诠释。我这次展出的作品都是在越竹斋的竹纸上表现的。纸对于笔墨的呈现会带上自身的审美烙印,这批作品虽然尺幅都较小,但是竹纸能够表现极为细腻的笔触形态和情感效果,与其他纸的书写具有不同的审美意趣和氛围。可见书写者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尝试,以不断开拓表现自我的能力。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登资讯均来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平台内容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